“硬核”科技力量让“太保服务”跨越时空(2020-3-15) 返回列表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保险行业未来发展格局影响深远,麦肯锡一份报告指出,疫情过后保险行业会迎来三大变化,一是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二是产品形态更具创新性,三是运营模式全面数字化。
事实上,国内保险企业在“线上化、创新性、数字化”领域的科技布局早已开始,纷纷将科技视为保险业务发展核心驱动力。其中,行业头部企业中国太保早已将数字化全面融入到日常业务管理和产品服务,深化科技赋能,开创战略转型2.0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此次疫情中,依托长期积累的科技力量,中国太保为抗击疫情提供一系列“硬核”支持,牢牢抓住检验和提升实战能力的契机,优化线上化、移动化服务水平,让“责任、智慧、温度”的“太保服务”跨越时空,与客户更近。
科技在线保障零等待
面对新冠病毒肆虐,中国太保第一时间启动集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集团全面部署防疫和移动办公相关工作,快速完成移动办公工具的启动、测试和全面应用,优化完成了“太好创”和“科技个险”两大线上业务平台,为全体员工移动化办公和客户线上化服务提供“云科技”支持。
疫情期间,线下勘查理赔受限,为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中国太保运用太贴心、互信赔、人伤云调解、太好车等线上服务工具,为车险客户提供“一键理赔秒到账”的暖心服务。其中,“互信赔”全程实现无接触式理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理赔先审核、后赔付的模式,大大缩短了理赔周期,重新定义了车险快速理赔。疫情期间,“互信赔”注册客户已达12万,从报案到支付平均11分钟,最快支付2分钟不到;同时开展“共同防疫,宅家为中国加油”太好车保险服务绿色通道活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投保、理赔、享权和车主服务。在特殊时期,以“云科技”“零距离、零接触、零等待”守护客户。
在全系统多举措积极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中国太保加大创新类技术运用,深化“线上+线下”作业模式融合,发挥“e农险”新技术优势,通过远程和农户自助操作的方式,提升疫情期间农险服务的便捷化和高效性,针对区域内承保客户分散、交通不便的现状,中国太保成功研发农险全流程线上化投保工具“农险AI承保”。
安信农保在疫情期间也加大创新类技术运用,深化“线上+线下”作业模式融合,实现对内办公“不掉线”,对外服务“不打烊”。通过微信端、微商城、官网、e农险、呼叫中心等多渠道部署,让业务人员与客户远程高效连接,在特殊时期也能无缝实现办公、运营、服务等“线上化”。此外,推动线上服务、简化承保理赔流程和材料。通过线上(如微信截屏、微信照片、视频等)收集理赔材料、先行赔付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理赔效率,解决疫情期间线下业务办理难点。
“大数据”科技赋能疫情防控
“风险雷达”是中国太保自主研发的专业风险管理平台,其通过灾害预警、风险地图、风勘数据、损失模型等新技术,构建保单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中国太保产险基于“风险雷达”平台,利用其在数据、地理位置展示、运算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发企业版“防疫地图”——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地图”,为投保企业及政府治理提供疫情风险累积监控与风险勘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服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该地图和政府发布的疫情信息实时对接,同步可以在系统上显示疫情点附近承保的所有客户,帮助提醒企业做好防疫工作。此外,结合防疫风险调查表,提供投保企业自查与风险工程师现场查勘,数据回传系统,提高高危企业及防疫险风险累积区域企业现场防疫管控水平,切实有效地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已为宁波、海南、江苏、上海等29个省市近4000多家企业提供保险及风险保障。
科技赋能智享“云”服务
疫情来临,原本需要面对面办理的保险业务难以开展。但是,中国太保的服务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其“云柜面”服务利用生物识别、智能路由、远程视频及大数据风控等新技术,为客户提供云端客户认证、给付、变更等46项保全业务及核保、调查、回访等服务。疫情期间,任何需要帮助和服务的客户,只需打开“太平洋保险”APP,远程视频连接云柜面,柜员“云小福”就能提供专业服务。
借助这一系列硬核科技,中国太保全国41家寿险分公司、两大运营中心的632名“云柜员”通过远程无接触方式与客户面对面交流,在线办理业务近5万件,有效保障了客户权益。同时,95500客服热线、“太平洋保险”APP及官方微信号等各种线上平台也同步提供咨询和各类移动服务,累计件数已超过500万件。
为满足广大客户的医疗健康需求,中国太保寿险向全国10万家庭免费赠送“视频医生”月卡。据统计,疫情期间共有21.9万人开通了“视频医生”服务,累计服务次数16.1万次,平均咨询时长17分钟,最长咨询59分钟。
中国太保还持续推出新冠肺炎AI智能筛查、肺炎免费阅片等一系列服务,形成了从疫情动态实时播报、居家防疫知识科普,到疑似症状自我筛查、视频医生在线咨询、居家健康防护指导的全流程在线便民服务工具包,用科技力量为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