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保险新“国十条”。去年11月,上海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上海建成国际保险中心。一张上海保险业的宏伟规划蓝图已徐徐展开。
而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上海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上海已具备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基础条件。
已具备基础条件
“无论是从行业规模、商业环境来看,还是从保险市场的体系建设和规模增长来看,上海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基础条件。”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与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
据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解冬介绍,目前,保险公司不断积聚上海,截至去年年底,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养老保险、健康在线、再保险等各类保险机构达到138家,全国保险机构中有八成在沪设立了分支机构,在沪保险总公司有50家,约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此外,保险专业代理、经纪和公估机构367家,上海保险机构量多质优,已初步呈现现代保险市场的体系雏形。同时,全市有27家外资保险公司,占全国总数的一半,此外还有28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沪设立了代表处,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高。
除此之外,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型的责任险种;开创了保险、银行、政府联合信贷先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全国不动产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的第一单都落在上海,这些都为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从建设路径来看,上海的方向也是清晰的,即主要聚焦在再保险、航运保险、保险资金运用三大领域,以建设区域再保险中心、航运保险中心、保险资金应用中心为强有力的支撑,打造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城市的地位。
国际保险中心应具备六要素
不过,姚庆海也表示,当前上海与国外成熟市场的保险中心城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那成熟的国际保险中心应该具备一些什么要素呢?
“并非保费规模越大,就可以成为国际保险中心。国际保险中心究竟做什么,国际保险中心与一般开展保险业务的城市有什么区别。我们认为这个区别的关键是国际保险中心进行国际保险交易。”中国社科院“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课题组阎建军博士表示,国际保险交易应有四大构成因素:交易标地是非标准化的风险;必然涉及到非居民风险转移;有国际资本的介入;对特殊风险的承保技能。
而要成为国际保险中心则有六大必备要素。首先,要吸引非居民广泛的参与保险交易。“以伦敦市场为例,其保费来源33%来源于英国和爱尔兰,31%来源于北美,16%来源于欧洲大陆,20%来源于中东亚太和世界其他地区。伦敦市场本国的业务微乎其微,不到三分之一。”阎建军称。
其次,因为有大量的非居民参与保险交易,因此国际保险中心的保险中介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伦敦市场上有多达两百多家经纪公司。
第三,国际保险中心的必备要素是国际资本的集聚。阎建军介绍称:“伦敦市场的辛迪加来自于欧洲、北美等很多市场。”
第四个必备要素则是特殊风险业务集聚。“特殊风险业务集聚是国际保险中心一个明显的标志。例如伦敦市场的能源保险市场份额达到了全球的将近一半。航运险市场,伦敦则占了33%的份额。”阎建军称。
第五,很显然做特殊风险需要专业人才对特殊风险承保技能有长期的积累。最后,所有的国际保险中心都需要健全的保险生态环境的支持。
针对上海的具体情况,姚庆海表示,下一步将在提升服务能力,包括高端人才等软环境及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方面加大力度。而在打造上海再保险中心方面,上海将筹建保险交易所,推动区域再保险交易,提升上海在国际保险市场中的影响力。特别是通过再保险交易中心、通过保险交易所,提高保险业在风险配置、风险定价、资源配置方面的影响力。
同时,将引入中外再保险机构、自保公司、再保险经纪公司,以及从事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保险理算、法律咨询等保险服务机构,完善保险的服务链和产业链,积极推动保险的跨境服务。另外,也将大力发展人民币再保险、跨境和离岸保险,并利用上海自贸区平台为国内的巨灾保险等特殊风险提供再保险支持。
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