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产品客户登录
  • 机构客户
资管客户登录
  • 机构客户登录
年金客户登录
  • 个人客户登录
    企业客户登录
95500; 400-820-9966
English
简体中文
首  页 产品专区

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产品

  • 集合计划
  • 单一计划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产品

  • 货币型养老金产品
  • 固收普通型养老金产品
  • 混合型养老金产品
  • 股票型养老金产品
  • 股权型养老金产品
  • 专项养老金产品

养老保障产品

  •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
  • 企业薪酬服务产品
服务专区

长江卓尔服务

  • 卓尔品牌
  • 卓尔特色

专业服务能力

  • 受托管理
  • 投资管理
  • 账户管理

操作指南

  • 业务办理
  • 业务咨询
  • 长江微服务

常见问题

  • 热点问题
  • 企业客户
  • 个人客户

支持与下载

  • 企业客户
  • 个人客户
长江资讯

长江快讯

养老金资讯

长江公告

投资管理

投资理念

投资风格

金融知识宣传

  • 养老金投资
  • 消费者教育
信息披露

产品净值披露

  • 养老金产品净值披露
  •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净值披露

基本信息

  • 公司概况
  • 公司治理概要

专项信息

  • 公开质询
  • 股东股权
  • 资金运用
  • 互联网保险
    • 互联网保险业务网站网址
    • 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
    • 公司分支机构及联系方式
    • 客户服务及投诉电话
  • 关联交易
    • 重大关联交易信息
    • 分类合并披露信息
    • 其他需披露交易信息
  • 投资管理能力

重大事项

  • 重大事项信息

年度信息

企业年金信息披露

  • 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
  • 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
  •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
  • 年度信息披露
  • 季度信息披露
  • 临时信息披露

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

  • 季度/年度信息披露
  • 临时信息披露

养老保障产品信息披露

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

关于长江

公司简介

公司荣誉

公司文化

大事记

招贤纳士

招贤纳士

信息公开

企业基本信息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投资者关系

长江资讯

长江快讯
养老金资讯
长江公告
长江资讯 > 养老金资讯 >
企业年金养老:小众品种欲华丽转身

   作为内地养老金字塔体系中的中层,企业年金客户长期局限于国有的大中型企业中,与塔身的作用极不相称;随着两个文件的推出,原本只敞开一道门缝儿的企业年金投资之门有望彻底打开。
    在“双轨制”体系下,企业养老一直饱受诟病。如何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基本养老基金不足问题,将是中国养老改革中一个关键点,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23号文、24号文的推出意味着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进入“深水区”。23号文拓宽了企业年金的现有投资范围,24号文允许企业年金管理人发行养老金产品,包括股票型、混合型、固定收益型和货币型等,改“一对一”为“一对多”,降低成本并提高投资效率。
    目前,国内企业年金不论是参加企业数量还是管理效率都存在问题,海富通基金总经理助理何树方指出,大多数企业不适宜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直接投资运作。
    参照国际惯例,企业年金应当走专业化经营管理之路,由取得相应资格的企业年金理事会、年金管理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托管银行、中介机构等来参与企业年金的管理运作,充分利用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在财产管理和投资运作方面的专业特长,发挥专家理财优势,获得理想收益并分散风险。
    截至2012年年底,公募基金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达1862.92亿元,占国内企业年金规模的37%。何树方认为未来企业年金的规模可能还会继续增长。“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企业年金将会是一块大蛋糕。对于企业来说,由专业机构来管理企业年金会带来更好收益。”
目前,企业年金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大型企业可以建立单一计划,中小型企业可以建立集合计划。截至2012年年底,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已达5.47万家,参加人数1847万人,积累资金逼近5000亿元,2012年企业年金平均投资收益率为5.7%。
    从国际上看,美国养老金的设置在税收上做足了文章。
    以美国最常见的DC计划(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为例,雇员最基本的税收优惠就是延迟纳税(Tax Deferred)。在DC 模式下,雇主和雇员向个人账户注入的资金在注入当期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包括投资分红、利息等)在取得当期免征个人所得税,直到雇员最终领取养老金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延迟纳税的意义在于,它将个人账户增值的大部分利益让给了个人。DC模式下,规定了每年雇员和雇主的缴费最高税收优惠额度,但是上述限额并不固定,根据工资及物价指数等因素的变动进行调整。对雇主来讲,最基本的税收优惠就是可以从当期收入中抵扣当期缴费。在DC模式下,雇主的当期缴费可以从当期所得中扣除,但是有总量限制。
    对于国内的企业年金而言,税收的优惠同样将起到决定作用。从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出台至今,税收优惠一直成为国内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一个敏感话题。
    目前,国内尚未有详细明确和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出台。2007年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草案)》,在企业年金税前扣除方面做了说明,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税收法律上对补充养老保险表示鼓励和支持。
    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6月发布了《关于补充保险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年金企业缴费部分可按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并可追溯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相关规定允许在国务院财政和税收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企业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准予扣除。
    其次,企业年金税收优惠限额偏低,难以发挥激励作用。5%的税收优惠比原来提高1%,但对比企业年金较成熟的工业化国家,限额明显较低。目前已有众多省市发布了本地区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5%的限额甚至低于部分省市现行标准,难以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此外,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涉及环节较单一,仅限于企业缴费环节,在筹资缴费环节、投资积累环节、领取给付环节的支持力度尚不够。

摘自和讯网:


网站声明 | 加入收藏 | 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 备1202829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