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超过总人口的30%,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今年两会期间,几位保险业全国政协委员对迎接“银发浪潮”提出建议,尤其对如何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和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给出具体方案。
我国目前实施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在经过20余年发展后暴露出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收益率低、管理不透明和不能跨区域转移等问题,尤其是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日益突出。
所谓空账,是对个人账户预筹与累积资金的超前动用,把按规定应累积若干年再行支付的资金提前取出,用于当前职工养老金的发放,结果造成个人账户空账现象。根据社科院数据,到2011年,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规模已达到2.2万亿元。
形成空账的主要原因有:首先,转制成本是形成空账的历史原因。老职工在转制前都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转制的同时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这一转制成本顺理成章地应由政府来承担。其次,巨大的养老金收支缺口是空账形成的直接原因。离退休职工人数急剧增加,许多国有企业因效益差而拖欠保险费,由此形成“小斗进、大斗出”的局面。此外,个人账户性质不明确、被挪用是空账问题形成的间接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皓对解决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他提出,首先要推进税费改革,通过“费”改“税”,利用税收的强制性特征来保证养老金的足额征收。其次是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确保养老金运营的平衡。第三,要提升收益能力,确保养老金防范风险与增值。可利用养老金数额大、来源稳定的特点,将其投入到重点建设项目中,以提升收益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国有资产弥补基金缺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总裁杨超在2012年两会上就曾表示,要利用保险机制应对老龄化问题。今年两会,杨超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尽快做实个人账户,设立10年-15年的过渡期。对于在过渡期内新建立的个人账户,委托专业的法人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对于已经建立个人账户但空账运行的现有账户,确定固定记账利率,计算个人账户应记账的资产总额,待厘清负债总额、偿债主体和方式之后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并将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的个人账户合并;最终过渡为以统筹账户为基础、现收现付制基本养老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此外,针对个人账户基金,杨超还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坚持“政策制定者、监督者、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等职能分离”的原则,基金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按照市场化进行优选,政府不直接参与市场运作,主要负责委托业绩较好的投资机构,评估并监管委托机构的管理运营状况。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组成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其中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归入第二支柱。我国自2004年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至今已经有8年,由于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是一种非强制性制度、投资范围和收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企业年金资产积累低于预期,职业年金制度建设进展缓慢。
加快发展第二支柱养老保障业务,逐年提高第二支柱的缴费水平,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和财政负担,对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积累养老基金有助于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养老基金还是一种规模庞大、长期稳定的资金,积累的养老基金再次流向资本市场,将成为强力支撑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资本基础。
为促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王滨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健全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年金运行中适当提高企业缴费的税优幅度,并对个人缴费部分采取延迟纳税的方式;二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将养老金制度由“非强制”转向“半强制”,并逐步转向“强制性”,如要求国企及其他已经盈利的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年金,待条件成熟时,要求所有单位都必须建立,实现“强制性”;三是进一步拓宽养老金的投资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有部分资金投资于长期性投资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房建设、养老社区建设等,并允许定向配置大型企业债券、金融债,使养老金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四是探讨成立“养老金监管局”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双轨制。双轨制导致同样学历、工龄、退休年龄的退休职工,因在不同单位工作,享受的退休待遇相差悬殊。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1999年-2011年期间,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水平都明显高于企业职工。
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不需要缴费,但领取的养老金却是企业职工的两倍多,显然有失社会公平,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已日益突出。惟有通过改革目前养老制度的双轨制,缩小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差距,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已经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目标,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已经出台两年多时间,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王滨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事业单位人员担心改革后其养老金没有切实保障,担心将会拉大与公务员养老金的收入差距。
王滨表示,惟有统筹推进事业单位职工及公务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为事业单位职工与公务员建立职业年金或公务员年金,解决其后顾之忧,才有助于加快推进建立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