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长江养老保险股份公司在全国首家创新探索拓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在监管部门批准下,先试先行参与上海公共租赁房债权融资计划,探索出一条养老金投资更直接地参与实体经济服务的路径,并因此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
“中国养老金目前没有完全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的成果,应当尽快通过有效的市场化投资运营,通过制度安排和金融创新投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更多地分享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成果。比如,上海正处在‘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拥有非常多条件成熟、前景良好、收益平稳、风险控制完善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及产业项目,是养老金拓宽投资渠道很不错的选择。”日前,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江养老是目前金融市场上唯一一家由政府牵头组建,专注于养老金主业的综合服务金融机构。截至2011年12月末,长江养老共管理5个集合年金计划、17个单一年金计划和1个养老保障产品,实际投资管理的资产规模182.78 亿元,受托管理资产274亿元。
年金市场的领跑者
2011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沪深A股市场遭遇估值和盈利双降带来的市场大幅回调,就连一向少有波澜的债券市场也出现了罕有的波动,股债双杀的格局,使得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投资行为更为艰难。
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长江养老管理的27个投资组合绝大部分实现了正收益,所有资产加权年化收益率达到3.09%,大幅高于全国企业年金-0.78%的平均收益水平,成为业内的领跑者。
与市场上其他理财类的产品有所不同,企业年金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更加注重资金的安全性,追求的是绝对目标和相对目标的结合,短期目标和长期目的相结合。由于投资目标不一样,投资管理的核心能力构建就不一样。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应当更加注重培养资产跨周期配置的技能和长期稳健配置的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大类投资产品选择能力。
试水公租房资产化投资
事实上,无论是基本养老金或是企业年金,投资范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据有关规定,基本养老金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据了解,在不少地方,基本养老金的管理方式就是根据不同存款期限和收益率,对资产进行配置。
狭窄的投资范围使得基本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长期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作为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投资范围虽然相对宽松,但亦不能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或其他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在人社部和保监会的支持、批准下,我们在全国首家创新探索拓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先试先行参与上海公租房投资,尝试投资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马力如此表示。
根据被业内所称“11号令”的《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基金财产限于境内投资,投资范围仅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接线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金融产品。并未允许企业年金投资于基础设施类项目。
据了解,此次长江养老选定的投资项目:“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已于去年正式通过保监会的备案,由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拟募集资金40亿元,主要用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区建设的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长江养老董事长马力认为,上海市公共租赁房债权融资产品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向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以债权方式投资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并按照约定偿付投资本金与支付投资收益的金融工具。债权投资计划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特定的上海公共租赁项目的租金收入以及偿债主体的经营性收入。受托人将根据合同的约定,按期收入投资收益,并向受益人分配,该债权计划具有资信良好的担保机制,是企业年金等民生资金与民生工程互济共赢,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模式。
马力认为,企业年金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创新突破,将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养老金投资更好、更直接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路径,也将为基本养老金等其他社保体系内积累资金和结余资金的市场化运营和投资突破提供可贵的经验。
拓展地方养老金的投资范围
随着养老金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加大,养老金投资渠道多元化成为多数养老金的选择,而养老金也越来越注重基础设施类项目在提高收益率,降低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全球养老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实践来看,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开始养老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实践。而后,美国、加拿大、欧洲一些较大规模的养老基金也开始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并出现增加投资规模的现象。比如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金基金——加利福尼亚公职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2009年进行的基础设施投资为1亿美元,但到2011年已增至7倍。美国密执安州公务员退休金(SMRS)也于近期开始了基础设施投资。荷兰养老金基金计划到2015年将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到目前的2倍以上。
马力表示:“中国各省市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尤其在人口红利、投资拉动、企业上市、城镇化发展、消费驱动等因素下,大量国有资产或资源实现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和增值,转化财政收入后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养老金缺口和增加待遇水平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部分制度缺陷和缺失,中国的养老金无法直接或更多地共享国家资源和资产的增值成果,比如稀缺的土地矿产、公共垄断资源、著名建筑、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中国老百姓通过消费贡献利润的上市股权,养老金因为没有制度安排而无法分享发展成果,无法实现社会价值全民享有。有时候可能成了部分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一方面,我们的重大基础项目缺乏资金来源,融资财务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长期养老金低收益放在银行,得不到有效的投资运营和保值增值。如果养老金能够参与这些重点项目的投资运营,打通养老金与基础设施项目及产业项目资金通道,将使养老金保值增值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能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可靠的、长期的资金来源,又能使参保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这是一个社会效益、市场效率和老百姓利益多赢的格局。”
在马力看来,国外养老金的投资中还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养老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上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会带来大量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新需求,未来还需要吸纳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城镇化的纵深发展也有赖于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类投资的供给在长期内还会保持旺盛。从投资需求角度来看,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能为养老金提供稳定的流动性,资本升值型的基础设施项目能在养老金长期资产配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也需要养老金通过投资抗通胀性质的基础设施资产来对冲。但关键还是要稳妥推进养老金市场化规范化投资运营的进程。”
此外,马力认为,由于养老金的特殊性,其最大的投资特点是安全性。如果要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就应当参照OECD国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养老金投资监督机制,包括多层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政府监督、专业投资委员会监控、金融机构规范投资和专业管理、严格的风控、托管和审计机制。
“其实中国企业年金6年来的成功运作,应该可以证明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运行和发展模式可以运用在地方养老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实践中,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会和地方的共同政策监督、金融监督和实时监督的协同下,在专业化养老金管理机构的自律而精心管理下,是能够为养老金保值增值以及养老金市场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的。”马力表示。
摘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