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产品客户登录
  • 机构客户
资管客户登录
  • 机构客户登录
年金客户登录
  • 个人客户登录
    企业客户登录
95500; 400-820-9966
English
简体中文
首  页 产品专区

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产品

  • 集合计划
  • 单一计划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产品

  • 货币型养老金产品
  • 固收普通型养老金产品
  • 混合型养老金产品
  • 股票型养老金产品
  • 股权型养老金产品
  • 专项养老金产品

养老保障产品

  •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
  • 企业薪酬服务产品
服务专区

长江卓尔服务

  • 卓尔品牌
  • 卓尔特色

专业服务能力

  • 受托管理
  • 投资管理
  • 账户管理

操作指南

  • 业务办理
  • 业务咨询
  • 长江微服务

常见问题

  • 热点问题
  • 企业客户
  • 个人客户

支持与下载

  • 企业客户
  • 个人客户
长江资讯

长江快讯

养老金资讯

长江公告

投资管理

投资理念

投资风格

金融知识宣传

  • 养老金投资
  • 消费者教育
信息披露

产品净值披露

  • 养老金产品净值披露
  •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净值披露

基本信息

  • 公司概况
  • 公司治理概要

专项信息

  • 公开质询
  • 股东股权
  • 资金运用
  • 互联网保险
    • 互联网保险业务网站网址
    • 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
    • 公司分支机构及联系方式
    • 客户服务及投诉电话
  • 关联交易
    • 重大关联交易信息
    • 分类合并披露信息
    • 其他需披露交易信息
  • 投资管理能力

重大事项

  • 重大事项信息

年度信息

企业年金信息披露

  • 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
  • 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
  •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
  • 年度信息披露
  • 季度信息披露
  • 临时信息披露

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

  • 季度/年度信息披露
  • 临时信息披露

养老保障产品信息披露

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

关于长江

公司简介

公司荣誉

公司文化

大事记

招贤纳士

招贤纳士

信息公开

企业基本信息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投资者关系

长江资讯

长江快讯
养老金资讯
长江公告
长江资讯 > 养老金资讯 >
中国如何实现“无忧养老”?

 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养老金缺口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养老保障体制的失衡。为此,调整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结构势在必行。“2012陆家嘴论坛”上,专家建议,一方面需加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作用,提高社保的覆盖率;另一方面,可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来发展和壮大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此外,在个人养老方面,随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将率先在上海“破冰”,不仅将为整个养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业内诸多保险公司将集体受益

  中国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虽然目前养老保障的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底老年人达到1.85亿,占到总人口13.7%,随着建国以后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的人步入老年,我国的老龄化进一步加速。老龄办副主任、老龄协会副会长阎青春在“2012中国养老金融论坛”上表示,照目前形势来看,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到总人口16%,平均每年将增加860万老年人,到203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翻一番,应对老龄化的风险更复杂,解决问题的难度更大。

  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便是养老金缺口有多大?该如何填补?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坦言,中国养老金缺口非常大,近十年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已经超过了1万亿元,而且老年人口的抚养比到2011年末已上升到122.23%。基本养老保险的公平性不足,覆盖面不全,东西部的待遇差距非常大,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大平衡。

  近期关于养老金缺口的两组不同的数字,又将这个问题推至舆论的焦点。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中银研究团队不久前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并建议延迟退休年龄。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1年,我国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几天后,人社部出面澄清,并以刚刚公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为依托。《公报》显示,去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一方是去年底结余1.9万亿元,另一方是明年缺口高达18.3万亿元,两组数据反差之大,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保专家李珍分析,从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来看,由于扩大覆盖率和工资增长的原因,收入会大于支出,而且还有结余。如果考虑转制成本,确实存在巨大的缺口。但缺口到底多大,还存在争议。

  据介绍,李珍曾用静态方法计算过,算出的转制成本约为2万亿元,也有学者计算为4万亿元。世界银行采用动态方法,考虑到利息等因素,算出结果较高,约12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由于不清楚18.3万亿元的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因此无法贸然作做评价。但即使考虑到转制成本,应该也没有这么大的缺口。

  尽管养老金缺口有多少,各机构的数据都不同,不过养老金缺口问题已相当严峻。于是,延迟退休年龄也似乎在这“风口浪尖”被提上日程。

  日前,国务院批转人社部、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社保基金会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近一个月来民众热议的“延迟领取养老金”话题,在《纲要》中得到进一步明确。在“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政策”方面,《纲要》指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继续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不过,除了延迟退休可缓解养老金压力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更深层次地推进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使每个老百姓都能实现“无忧养老”的梦想呢?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陈文辉直言,“目前,中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大平衡。虽然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人群相对广泛,但是第二、第三支柱,比如说补充养老企业年金,个人养老保险这一块替代率非常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整个养老保障体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论坛上,平安养老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永茂指出,养老保障体制的失衡是我国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体制失衡体现在,三大支柱的发展三个方面差距太大,养老机构商业主体作用未完全发挥。养老金储备从结构来看,经合组织34成员国养老金储备平均每人1.7万美元,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占80%,第一支柱占20%。

  在美国,养老金总资产20多万亿美元中,政府养老金占比12.5%,企业年金占比64.0%,个人退休账户占比23.5%,而到2010年底,中国的养老金总资产2万多亿元人民币中,政府养老金占比89.5%,企业年金10.5%,个人退休账户几乎没有。

  对此,大都会人寿中国首席执行官贝克俊颇为感慨,“用中国这样的一个养老体系结构,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以及日益增加的养老需求,势必会给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造成沉重的压力。更令人担忧的是,据相关报告指出,养老金赤字在过去五年中约以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攀升。因此调整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结构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此前,澳大利亚的养老制度的建立值得我们借鉴。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澳洲政府就开始进行养老制度改革,经过一系列的完善,目前针对2500万人的澳洲养老金积累现已达1万亿美元。虽然中国的人口规模目前还有缺口,但重要的是及早开始试点。”

  对于如何调整结构,贝克俊指出,一方面是加强社保养老的基础作用,提高社保的覆盖率。2011年末,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8391万,覆盖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高达90%)。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来发展和壮大另外两根支柱: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年金,改变养老体系对于基础养老的过重依赖,发挥养老体系的整体功能。

  在制度创新方面,最重要的是制定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这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都被证明是建立坚实的第二和第三支柱的有效手段。仍以养老保障体系比较成熟的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为发展个人养老支柱,针对完全由个人缴费的IRA(个人退休金账户),先后出台了多种税收优惠政策,结果带动了4.895万亿美元的IRA资产规模,在总养老保险资产中占比达到23.5%,增速基本维持在20%以上,使IRA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养老保障计划之一。

  而在市场化运作方面,贝克俊指出,首先,保险公司应该与社保密切协作,发挥保险公司的强项———精算技术,对养老基金的运作作出分析和长期预测,尤其是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发挥精算在风险评估、管理和预测的强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组织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精算师分析成立专门的精算办公室,对于养老基金的收支情况作分析和长期预测,以便主动作出政策调整和投资匹配,减少账户缺口。

  其次,开发多种类型的养老保险产品,不断创新。中国现在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基本上是以分红、万能保险为主,产品种类和提供给客户的投资组合不多。产品品种应该拓展丰富,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去年,在保监会的支持下,大都会人寿开发推出了变额年金产品,极大丰富了客户的年金选择。在产品提供的投资组合方面,对于具有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我们也可以考虑提供多种选择,在现有常见的股票、债券、货币组合的基础上,增加比如各类指数投资组合,海外基金等等品种丰富的组合。

  最后,为了鼓励企业设置企业补充养老金,保险公司可以在企业员工退休安排管理上提供服务的创新,帮助企业以较低的风险和成本来管理其养老金。大都会人寿协助企业退休员工福利方面的安排。例如,LIFA(LifeInsuranceFundingAccount)方案是其中一种,非常灵活方便。根据未来可能支付的退休员工福利,协助企业制定资金准备方案。如预先公布储备金账户的结算利率,而企业可根据资金准备方案,将资金定期注入储备金账户。这个储备金账户是免税的,用于支付员工退休后的寿险保费支出。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税收优惠,并且为未来的成本支出提供专业帮助。

  个税递延养老险呼之欲出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呼之欲出。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2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个人税延型保险养老险保险正在积极推进,相信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会有成果。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允许投保人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保费,等到将来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一制度可以降低投保人当期税务负担,在许多国家已发展得相当普遍。

  据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个税递延提出试点至今已经5年,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养老金积累严重不足,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倒逼国家在政策方面推动养老保障水平提高。

  消息人士称,“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已于今年6月由上海市政府递交财政部,从目前的沟通及反馈情况来看,年内获批的可能性很大,且上海将是全国首个试点城市。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不排除财政部对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其中,产品形式、缴费额度和缴费比例分摊等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据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透露,年底以前应该可以推出。大概1个月可以买1000元的税延养老保险金额的保险,其中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税前列支700元,企业年金账户可税前列支300元。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市政府上报的试点方案中,个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定位为契约型,产品形式为万能型和分红型保险;税收递延模式采取“税基递延”型。据测算,如果采取“税基递延”型模式,在同等收入情况下,越早购买税延型养老保险产品,未来可省税额越高;如果在相同时间开始购买产品,收入越高,则未来可省税额也越高。

  我们不妨来算笔账:如果某白领月收入1万元,扣除四金1900元(按照占比工资19%计算)以及个税起征点3500元后,应纳税额为4600元,缴税标准应参照20%的税率计算,再减去速算扣除数555元,需要缴税365元。但如果可以税前列支700元作为保费,月入1万的应纳税额为3900元,按照10%税率计算,再减去速算扣除数105元,应缴税285元。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了个税递延型养老产品,每月可以避税80元,一年则可以避税近千元。以此类推,如果每月购买700元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收入越高,其避税的金额就越大。同时,所缴的700元养老保险金将进入个人账户进行管理,等到退休时,根据当时的收入情况和当时的税率以及税收起征点情况再确定需要缴多少所得税。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除了为个人减负外,也有望提升保险业利润。据海通证券测算,对保险业而言,按照税延型养老保险每人每月的限额为1000元,如果第一年有10%的从业人口参保并逐年提高5个百分点,则第五年增加的保费收入较2011年上海人身险保费收入将增加76%,年化增速提升约10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税收刺激,预计推出后投保人参保的积极性将大幅增加。在中性估计下,在上海地区推广5年后,此项业务能贡献行业年利润约4.1亿元;在全国推广5年后,此项业务能贡献行业年利润约81亿元。

  不过,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推广也需解决一些难题。业内人士指出,“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具有政策属性,作为政策保险,应可推广且广覆盖。目前,很多地区财政吃紧,经济落后及税源紧张地区短期内很难推广。同时,提高个税起征点后,成为个税递延养老保险客户需月入万元,全国此收入水平劳动者占比很小,属于小众。”

  此外,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也表示,在政策制定上应避免出现“逆向调节”,造成高收入群体通过购买高额商业养老保险来避税,原则上还应该坚持“富人多缴税”。

  加快养老金市场化运营

  国务院日前转批人保部等6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明确下一步要“完善基金监管政策法规,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市场化运营”。

  在此次陆家嘴论坛上,养老金市场化运作呼声甚高。平安养老保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永茂表示,养老金的储备总量,不能只靠缴费,而是要靠投资滚动利用复利的原则获得增值。在国际上,包括商业公司在内的养老金管理主体,均是通过市场化、商业化的运作,实现养老金的增值。

  长江养老保险公司总裁李春平则给出两个对比鲜明的数据。美国市场养老金积累近40%-45%靠投资收益。中国社保理事会过去10年的运作,平均每年投资收益率有8.41%,就是说目前8000亿的养老金资产积累中,有2800亿是投资收益的产生的,可见投资收益对我国养老金资产保值增值贡献重大。

  由此可见,如何加快养老金的市场化运营,是养老金保值增值非常关键的一步。以企业年金为例,2011年长江养老保险股份公司在全国首家创新探索拓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渠道,在监管部门批准下,先试先行参与上海公共租赁房债权融资计划,探索出一条养老金投资更直接地参与实体经济服务的路径,并因此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

  据了解,“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已于去年正式通过保监会的备案,由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拟募集资金40亿元,主要用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区建设的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上海正处在‘两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拥有非常多条件成熟、前景良好、收益平稳、风险控制完善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及产业项目,是养老金拓宽投资渠道很不错的选择。”日前,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养老金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加大,养老金投资渠道多元化成为多数养老金的选择,而养老金也越来越注重基础设施类项目在提高收益率,降低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全球养老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实践来看,澳大利亚20世纪90年代开始养老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实践。而后,美国、加拿大、欧洲一些较大规模的养老基金也开始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并出现增加投资规模的现象。比如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金基金———加利福尼亚公职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2009年进行的基础设施投资为1亿美元,但到2011年已增至7倍。荷兰养老金基金计划到2015年将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到目前的2倍以上。

  在马力看来,国外养老金的投资中还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养老金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上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会带来大量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新需求,未来还需要吸纳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城镇化的纵深发展也有赖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类投资的供给在长期内还会保持旺盛。从投资需求角度来看,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能为养老金提供稳定的流动性,资本升值型的基础设施项目能在养老金长期资产配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也需要养老金通过投资抗通胀性质的基础设施资产来对冲。但关键还是要稳妥推进养老金市场化规范化投资运营的进程。”

  此外,马力认为,由于养老金的特殊性,其最大的投资特点是安全性。如果要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就应当参照OECD国家,有一个更加全面的养老金投资监督机制,包括多层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政府监督、专业投资委员会监控、金融机构规范投资和专业管理、严格的风控、托管和审计机制。

摘自上海金融报


网站声明 | 加入收藏 | 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 备1202829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