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全球再次迎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发布潮。与2月情况有所不同,无论是摩根大通的全球数据,还是各主要经济体的国别数据,都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全球数据保住了连续16个月的扩张态势,发达经济体阵营持续向好,内部外部需求均稳步提升;忧的是,全球数据从2月创出的3年高位回落,且加速扩张的大多集中在欧元区,新兴经济体普遍表现疲软,其中俄罗斯经济可能面临衰退风险。由此可见,在2月的超预期表现后,全球制造业活动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既有乌克兰危机、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的冲击,也有去年延续至今的“双速复苏”格局的趋势性因素的制约。未来,美国制造业有望迅速摆脱极寒天气的困扰而加速恢复,欧元区的前景也继续向好,但这都需要来自新兴市场的支撑。遗憾的是,作为外部需求来源的新兴市场整体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或成为4月制造业PMI数据的一个减分项。
本周一,摩根大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3月制造业PMI从2月时的53.3下滑到52.4,虽已从3年高位回落,但仍高于历史均值。并且,这也是该指标连续第16个月位于50的荣枯分水岭之上,显示全球制造业虽有下滑,但扩张态势并没有改变。
不难发现,造成3月数据下滑的“罪魁祸首”在于核心数据出现了“问题”。最核心的四大指标中,新订单指数从2月的54.6降至53.2,环比增速为-1.69%;生产指数从54.6降至53.4,环比增速为-2.20%,创5个月新低;投入品价格指数的降幅最大,从53.5降至51.5,环比增速为-3.74%,为近9个月以来新低,也是自去年7月以来的首次下跌。相比之下,只有就业指数从51.3微升至51.5,呈现加速扩张。
从国别数据来看, 3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和金融资讯提供商Markit的数据均保持扩张,分别录得53.7和55.5,只是速度略有差别。在ISM的报告中,新订单指数表现突出,纳入统计的近八成制造行业的订单数出现增长。Markit报告则相对保守,仅显示大型企业的订单和生产在加速扩张。但与ISM不同的是,Markit数据中的供应商交货、采购方库存和产成品库存等分项指标均呈现正增长,表明在采购、生产等中间环节的企业活力在上升,消费品业次之。整体而言,美国制造业依旧活跃,特别是供应、物流环节正在恢复正常,这表明与经济基本面回暖趋势一致,极寒天气对制造业的影响正在消退。
欧元区3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3,已连续第9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法国、爱尔兰制造业的强势复苏。较之德国制造业PMI从初值的53.8下调至53.7,作为核心国的法国PMI终值由此前的51.9上修至52.1,好于2月的49.7和市场预期的51.9,为去年10月以来首次回归扩张。类似地,在产出和新订单加速增长的推动下,爱尔兰3月制造业PMI终值为55.5,创2011年4月以来新高。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希腊经济正在逐步摆脱衰退,但49.7的最新数值表明,该国制造业复苏较脆弱。从分项指标看,外需对订单拉动的贡献较为明显,虽然欧元升值令外需增长略有减速,但来自美国的需求支撑很好地弥补了汇率损失。
在发达国家阵营中,日本算是复苏势头较弱的一个。由于大雪天气拖累产出增长以及民众对消费税上调的负面情绪已提前释放,日本3月制造业PMI连续第2个月放缓,从1月创出的高位进一步回落,目前为53.9。其中,产出指数从2月的58.4骤降至54.2,为近半年以来的最慢增速。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新兴经济体虽继续受到内部结构性问题困扰,增长普遍放缓,这也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仅巴西制造业PMI较去年同期出现了边际增长,中国(汇丰数据)、俄罗斯、印度、印尼、土耳其等国均下滑。其中,俄罗斯的境况最令人堪忧。受到乌克兰事件影响,俄罗斯的出口环境全面恶化,数据显示,该国新订单指数在加速衰退,特别是出口订单下滑速度远大于整体订单水平;由于卢布贬值,投入成本已上涨至3年新高,产出价格也因此加速增长,令出口行业雪上加霜。
总体而言,综合摩根大通的数据与各国的数据,三方面信息值得投资者关注。首先,新订单的减少表明需求端的改善出现了“回潮”现象,这主要由新兴市场国家需求放缓所致。与此相反,欧美内需不断增强,正在推动全球需求端的复苏。其次,在发达国家阵营中,欧元区数据虽出现向好迹象,不过考虑到欧元区正面临较大的通缩风险,复苏是否稳固还需观察。受上调消费税的影响,日本制造业可能会在4月份出现一波明显的回落,将主要体现在需求和生产两大块。最后,短中期内,世界经济“双速复苏”格局不会改变,因此,受制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的制造业将持续弱复苏。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