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产品客户登录
  • 机构客户
资管客户登录
  • 机构客户登录
年金客户登录
  • 个人客户登录
    企业客户登录
95500; 400-820-9966
English
简体中文
首  页 产品专区

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产品

  • 集合计划
  • 单一计划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产品

  • 货币型养老金产品
  • 固收普通型养老金产品
  • 混合型养老金产品
  • 股票型养老金产品
  • 股权型养老金产品
  • 专项养老金产品

养老保障产品

  •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
  • 企业薪酬服务产品
服务专区

长江卓尔服务

  • 卓尔品牌
  • 卓尔特色

专业服务能力

  • 受托管理
  • 投资管理
  • 账户管理

操作指南

  • 业务办理
  • 业务咨询
  • 长江微服务

常见问题

  • 热点问题
  • 企业客户
  • 个人客户

支持与下载

  • 企业客户
  • 个人客户
长江资讯

长江快讯

养老金资讯

长江公告

投资管理

投资理念

投资风格

金融知识宣传

  • 养老金投资
  • 消费者教育
信息披露

产品净值披露

  • 养老金产品净值披露
  •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净值披露

基本信息

  • 公司概况
  • 公司治理概要

专项信息

  • 公开质询
  • 股东股权
  • 资金运用
  • 互联网保险
    • 互联网保险业务网站网址
    • 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
    • 公司分支机构及联系方式
    • 客户服务及投诉电话
  • 关联交易
    • 重大关联交易信息
    • 分类合并披露信息
    • 其他需披露交易信息
  • 投资管理能力

重大事项

  • 重大事项信息

年度信息

企业年金信息披露

  • 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
  • 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
  •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
  • 年度信息披露
  • 季度信息披露
  • 临时信息披露

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

  • 季度/年度信息披露
  • 临时信息披露

养老保障产品信息披露

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

关于长江

公司简介

公司荣誉

公司文化

大事记

招贤纳士

招贤纳士

信息公开

企业基本信息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投资者关系

长江资讯

长江快讯
养老金资讯
长江公告
长江资讯 > 养老金资讯 >
养老金涨幅再创新低 合理调整机制望年内推出

2017年的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在意料之中,不过涨幅却再创新低,仅为5.5%多少有些意外。

3月29日,财政部网站公布了2017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其中,在“关于2017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中指出,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5666.17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增加691.47亿元,增长13.9%。主要是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平均5.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

此前一天,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保持适度待遇水平。

“财政部和人社部都已公开表示建立此机制的话,说明这项工作已被提到日程上来了,也许今年就有可能推出。”3月29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快建立这种制度化、常态化、自动化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有利于满足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后的新常态养老金调整的需要。

高速增长时期结束

2017年的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意味着,从2005年开始,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实现了“13连涨”;但5.5%的新低涨幅同样预示着,养老金高速增长的时期已成为历史。

2005年,企业养老金开始全面上调,平均涨幅在10%左右,这一涨就是11年。直到2016年,养老金涨幅突然直接降至6.5%,也就是说,我国的养老金在高速增长11年之后,首次迎来了个位数字的涨幅。

对于养老金连续多年高增长之后的首降,人社部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物价涨幅、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均放缓;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保险赡养负担不断加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基金支撑能力出现下降趋势。

2005年至2015年间,虽然我国GDP的年度增长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10年时间里中国GDP提高了300%;其中,2011年之前的平均增速都在10%以上,此后的2012年出现断崖式下降,直到2015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个百分点为6.9%,随后,2016年的基本养老金的涨幅首次下调至6.5%。也就是说,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都在10%以上,工资的增长也在10%以上,养老金的调整也是水涨船高,如今,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养老金的水平已经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那么,养老金的高速上涨时期也将随之结束。

“此前,养老金涨幅的多少有它的必要性:首先,早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都涨得比较快,这样的情况下,养老金常年保持10%的高速增长符合高物价和高工资增长的需要;其次,我国原来的养老金基数比较低,高增长是一个快速补充提高的过程,之所以滑落到5.5%的涨幅,说明我国的养老金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给付性增长已经结束。”董登新表示,今后,我国养老金的调整将需要一套制度化、常态化、自动化的机制和标准,该调整机制出台之前,涨幅应该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有利于平稳对接。

2005年调整前,我国人均养老金水平为700元/月,如今,企业退休人员工资已经超过了2000元/月,连续较大幅度调整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调整有望常态化

经过13年连涨之后,建立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终被提上日程。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财政部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就明确表示,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

“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是制度转型的标志,养老金实施公式化调整之后,就是一种新的制度化,届时,养老金调整将会是一种制度化、常态化、自动化。”董登新表示,调整机制有利于养老金的调整更加的客观公正,养老金的调整不再需要靠猜,相关预期将会形成一个社会共识,通过公式便可自知,同时,有利于减少政治因素的干扰。

所谓制度化,就是基本养老金每年的调整应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规定,而不是由国务院来决策和发文;常态化,就是以后每年的调整都按照社保年度发布和实施,比如,按照社保年度,每年6月份公布下一个年度调整的幅度,形成规矩;自动化,就是每年调整的幅度在技术层面可以用一个公式来锁定,这个公式涵盖GDP增幅、社会在职平均工资等各种参数。

那么,既然是建立合理的调整机制,就有“增项”和“减项”两个方面因素需要考虑,总体来看,增项就是物价、经济的增长;减项就是人口结构的老化、缴费能力的降低。

对此,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从国外经验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普遍建立了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对养老金水平定期调整,多数国家每年调一次,调整水平多与物价或工资指数挂钩,或综合考虑物价和工资增长状况,有的国家还兼顾人口结构变化等。此次调整就综合考虑了与工资增长状况、物价变动状况的关系,可以看作建立合理调整机制的开始。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总结连续调整养老金的经验,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尽快提出建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具体方案,合理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可持续。

同时,从建立统一的养老金的调整机制来讲,今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养老金的调整方面基本上同步,而且调整幅度大致相当,有利于避免过去由于双轨制导致的待遇差持续地延续下来。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诸福灵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改革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一套与物价上涨、经济发展等因素“同频共振”的科学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和讯网


网站声明 | 加入收藏 | 网站已支持IPv6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 备12028297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