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业务收缩已是大势所趋,包括保险资管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正在加快业务调整。一家资产规模超1000亿的保险资管公司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已于一个月前停止了通道类业务,全面专注核心资管业务。
保险资管渐放弃通道业务
日前,监管部门强调券商、基金“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虽然喊话面向券商和基金行业,但这个监管思路对其他类型资管机构也产生着影响。
“我们现在也用这个最新标准来定义通道业务了。”一家保险资管机构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该公司这类业务已经压缩到很小比例,通道出借的对象包括银行、保险资管等机构。2016年6月初,保监会曾在《关于清理规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道类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即98号文)中对通道业务给出定义,即“资金来源与投资标的均由商业银行等机构确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设立资产管理计划等形式接受商业银行等机构的委托,按照其意愿开展银行协议存款等投资,且在其委托合同中明确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承担主动管理职责,投资风险由委托人承担的各类业务”。
“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银行协议存款类通道业务占到了保险行业通道业务的90%。”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表示。就在一个月前,公司停止了银行协议存款通道类业务。据了解,在该资管公司开业的前几年,这项业务带来的通道费曾经支撑起公司初期运营成本。目前,这家公司管理资产超过了1000亿,绝大多数是主动管理。
据此前业内人士估计,保险资管通道业务的存量大约有1万亿,主要用于帮助银行调节存款主表、调节资产负债表。京都律师事务所解读《通知》时表示,清理规范主要是为加强受托投资管理,避免出现因内控措施不严导致资金被不法分子挪用或诈骗等风险事件。98号文虽然要求各保险资管公司清理规范银行存款通道等业务,但并未禁止保险资管做通道业务,只是在清理规范期间,暂停了新增办理通道类业务。据了解,2016年7月31日清理规范结束之后,保险资管公司仍然可以续做这项业务。
备战资管产品统一监管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机构主动压缩通道业务的另一个目的,是备战资管产品统一监管。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将接受统一监管的监管大方向,对保险资管公司的影响将非常直接。一直以来,保险资管机构都希望在资管产品的发行和销售上,争取到“同一待遇”,即与其他机构发行的私募产品一样,面向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据一家大型券商董事总经理分析,此次监管部门对通道业务敲警钟,表明监管部门清理各自领域的套利业务,扫除风险,可能是为不久后的大资管新规正式出台做铺垫。
太平洋证券一位研究员表示,通道业务收费较低,一般在万分之几的水平,盈利依托于规模;在规模疯狂扩张的背景下,部分通道业务风险并未真正隔离,留下风险隐患。
保险资管的核心优势在于开发资产和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靠通道业务并非长久发展之计。一旦与监管方向不符,通道业务在保险资管业务中将沦为“鸡肋”,被舍弃将成顺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