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主办的“保险与养老金改革创新:国际动态与中国实践论坛暨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与会人士针对中国乃至世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时期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发展特点和改革创新态势以及高校财经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交流全球养老金改革发展的最新进展和趋势,探索我国金融保险的政策实践与人才培养创新的思路。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代,养老金的实践探索逐渐从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向第二、第三支柱补充养老保险深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指出,目前国内养老体系有待完善,第一支柱虽占据主导地位,但可持续性存在潜在风险;第二支柱参与率太低;第三支柱即将试点,但其问题在于制度设计,存在莱茵模式与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的争论。
据了解,目前中国第一支柱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保险制度,2016年平均养老金2240元,替代率为45%。第二支柱共计105万人领取,其中,21万人一次性领取103亿元,人均49000元(按15年算,每年3267元,每月平均只有272元);86万人分期领取193亿元(人均约22441元,除以15年,每年1500元;除以12个月,每月平均只有125元)。因此,第二支柱可以忽略不计。
“上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最新的企业年金数据:2016年企业年金参与率再次双双大幅‘跳水’,职工参与率增长仅为0.37%,企业参与率增长仅为1.06%,创下历史最低水平。”郑秉文表示,中国在进行养老金改革时,可参考成熟国家的经验。如参考美国《2006年养老金保护法案》,包括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引入“合格默认投资工具”机制、将TEE型“Roth免税账户”永久化;或是参考英国经验,如建立推进自动加入的专门机制“国家职业储蓄信托(NEST)”,由NEST公司提供默认投资工具。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养老市场,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堂指出,就监管体系而言,美国依靠政府牌照准入系统,大部分州的专业护理机构需要申请政府床位牌照才可以经营,并且在经营后政府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时进行督查,如不符合监管,将予以处罚;与之相比,中国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在优惠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对该领域投资的长期贷款HUD优惠政策,轻资产和养老地产投资分离;而中国在这方面仍处较初期阶段,政府无长期贷款的优惠政策。在参与者上市方面,美国有多家养老运营机构和养老地产信托上市,中国内地仅有几家养老运营机构在香港上市。
张振堂预测,未来国内养老行业细则落地改革将持续增多,行业的盈利模式将逐步清晰和成熟。“行业散、乱、小的特点正在逐步改善,以上海和北京为中心的小型连锁逐步显现。”张振堂还表示,“国内养老服务体系中支付体系单一、老人支付能力不足等现状,将为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同时,行业受到资本关注度会持续提升,大型并购案将会不断发生。”
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