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18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在“动荡的市场”分论坛期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再次表示对中国推进金融业及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充满信心,他特别指出“沪伦通”有望年内推出。
这并非近期证监会高层首次提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加速,在8月26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出席某活动时,也专门提到证监会要加快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包括进一步优化沪深港通交易机制,抓紧推进沪伦通各项准备工作,争取年内推出。积极支持A股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等。
2018年即将进入第四季度,记者了解到上述的数项工作都将在2018年的最后三个月中加速推进,争取年内落地。
其中在近期,富时罗素公司将就是否将A 股纳入其主要指数以及纳入比例做出最终决定。另外,在9月初证监会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之后,上交所、登记结算公司等机构也在紧锣密鼓抓紧制定沪伦通具体的细则,并且有望在近期发布。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鲁政委9月18日接受21媒体记者采访时讲道:“从不同的角度传出来的信息来看,证监会的几位领导人无论在谈股票市场还是在谈期货市场的时候,都主张对外开放宁可快一些,不要慢一些,这也表示今年资本市场各项对外开放政策落地的速度会非常快。”
根据记者梳理的情况显示,四季度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核心内容是加速外资配置国内资本市场的比重,其中推动沪伦通年内开通,推进A 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都在这一层含义中。
两项制度在今年内落地也将为A股市场贡献不小的新增资金,这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在外资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比重。
根据太平洋证券总裁助理、研究院院长魏涛测算,如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指数,预计初始权重为5%,后续将增至32%,根据目前该指数约1.5万亿美元的规模,长期来看理论上有望给A股带来5000亿美元以上增量资金。
而沪伦通方面,根据申万宏源测算,假设上证180成分股全部在伦交所实现GDR的发行,5年总体融资规模为8900亿左右,年均融资规模为1780亿左右。因为此次沪伦通设置了DR和基础证券的转换,也就是说融资的金额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转换至境内市场。
此前方星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当前国际机构投资者普遍低配中国资产。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人民币国际重要性的不断上升,今后一个时期,外资资产配置流入增加将是一个常态,这种背景下监管层将继续积极建立对外开放的投资渠道。
事实上,随着今年证监会大幅扩大沪深港通每日交易额度,A股平稳纳入MSCI指数以及放开符合条件外国人在A 开户,外资已经出现了逐渐加配国内资本市场的迹象。
截至上周,外资对于A股市场投入持续体现出净流入也是佐证。据统计,上周,沪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3.99亿元,深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3.95亿元,合计流入7.94亿元,两市北上资金流入占A股成交额之比日均为0.04%,与此同时,沪、深港通开通至今北上资金累计达5718亿元。
随着外资逐渐加大配置国内资本市场的比重,市场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海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或正在影响国内投资人资产配置的行为。
鲁政委则认为外资提升配置A股比重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他首先指出:“从目前已经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投资者的行为来看,他们和内地投资者不太一样,他们的投资视野更长,关注的不是短期的因素(不是6个月左右的市场的涨跌,甚至不是一年之内的涨跌),更关注企业是否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国内投资者则更关注短期的涨跌,所以提升外资配置比重有利于优化国内的投资者结构。”
“另一方面,海外的投资者因为见到过很多成熟市场的情况,因此对于国内的制度变化有自己的独立的、不同于国内投资者的、理性的认识,这种理性认识也有助于中国市场的制度在未来向更成熟的方向演进,与此同时,海外投资者在国内进行投资之后,会对产生的问题更加关注并提出问题,促使国内产生制度性的变化。” 鲁政委进一步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