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增长、保就业,重在保市场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针对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应收账款增加、疫情灾情影响等问题,在用好已出台惠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
会议指出,加大帮扶政策力度。今年再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向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完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推动银行更多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担保机构为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票据贴现和标准化票据融资,人民银行提供再贴现支持,缓解中小微企业占款压力。
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抬升企业成本,一些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大。
业内专家认为,下一阶段要更加注重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注重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从而实现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在支小再贷款方面,央行曾表示,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民营企业、“三农”、扶贫等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6月末,全国支小再贷款余额为8882亿元。
发挥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会议指出,统筹做好跨周期调节。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和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提高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就业稳定。
央行行长易纲此前表示,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在地方政府专项债方面,日前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称《报告》)明确,统筹做好今明两年财政政策衔接,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报告》还指出,适度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指导地方加强项目储备,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财政部数据显示,1-7月,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46亿元,约占已下达2021年额度的39%。数据显示,8月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计划发行4884亿元,如按此计算,截至8月末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进度将超过53%。8月发行进度明显较前7个月有所加快。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缓慢,专项债发行规模不及正常年份,为下半年发力预留足够空间。在跨周期调节背景下,财政政策有意后置,料有效支撑下半年需求增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会议指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增强发展信心。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严禁乱收费、乱摊派。继续开展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专项行动。鼓励地方有针对性出台帮扶措施,减轻中小微企业成本上升压力。
今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年中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双创等。
8月11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发布。纲要指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时总结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适时上升为法律法规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切实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