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上涨8.1%。
事实上,回顾过去一年月度数据的变化走势不难发现,衡量社会商品和劳务总体价格的CPI数据与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PPI数据之间,走势出现了背离,即“剪刀差”一度扩大。
此前2021年10月份,二者之间的“剪刀差”创出了历史最高的12个百分点。在11月份这一数值有所回缩,降至10.6个百分点,但仍居历史高位。到了12月份进一步收缩至8.8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PPI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煤炭价格继续回落。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认为,12月份,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价,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同时,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叠加原油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工业品价格有所回落。
业内普遍认为,在PPI面临较高基数,以及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加大,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因素的影响之下,2022年的PPI和CPI之间显著分离的走势将收窄。
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前期涨价因素明显抬高了上游能源原材料价格水平,使得中下游和消费端未来一段时期仍将面临上游成本转嫁传导的压力,预计2022年CPI涨幅比2021年有所扩大。“预计2022年物价总体温和上涨,PPI涨幅下降,CPI涨幅提高,PPI和CPI分别上涨5.0%和2.5%,两者‘剪刀’差明显缩小。”蓝皮书提到。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也对媒体表示,2022年CPI将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PPI的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在二季度慢慢回落,CPI与PPI的剪刀差将缩小,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信号。
结合外部因素,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阶段,全球通胀有望回落,但仍存在不确定性。“美联储政策收紧已是共识,但何时加息、加几次息、何时缩表仍存在不确定性,也存在超预期风险,因此,也要做好应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准备。”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针对各类供给冲击,特别注意抓好粮油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产供销衔接,做好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此外,还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推进惠企纾困、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