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已经扩大试点三年,进展情况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近日,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基础上,国家医保局今年将着力研究完善制度建设总体目标和远景规划,推动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谋划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总的方向是统一制度定位和框架,统一政策标准,规范管理运行。”胡静林表示。
据胡静林介绍,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社会保险体系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占比19.8%,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失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长,长期护理问题也逐步成为社会焦点。
为了妥善解决失能人员长护保障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6年,国家组织了15个城市统一开展长护保险试点工作。国家医保局2018年成立以后,会同有关部门对试点进行了跟踪评估,于2020年稳妥有序地将试点扩大到49个城市。截至2022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人,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累计支出基金624亿元,年人均支出1.4万元。
“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目标。一是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二是促进了服务体系发展,试点地区服务机构达到7600家,是原来的4倍。三是解决就业,护理人员数从原来的3万多人增加到33万人。”胡静林说。
对于下一步工作安排,胡静林表示,国家医保局将对前期试点中已形成的多方共担筹资机制、公平适度待遇保障机制等,深入探索完善。对国家层面已明确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推动地方健全落实。
过去5年,除长护险外,国家医保局还坚持“稳”字当头,健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据胡静林介绍,5年来,2018年至2022年,全国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参保人数达到134592万人。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0%和70%左右。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医保助力近1000万户贫困居民成功脱贫。
数据显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年度总收入由2.14万亿元增长至3.09万亿元,年度总支出由1.78万亿元增长至2.46万亿元,基金运行平稳,有所结余。财政每年对居民参保缴费人均补助标准从490元增长至610元。仅2022年,财政补助总额就达6000亿元。
在打击欺诈骗保方面,胡静林强调,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国家医保局严厉打击各种违规违法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5年来,国家医保局对违法违规的医药机构,处理154.3万家次,追回医保基金771.3亿元,曝光典型案例24.5万件。仅2022年就破获案件26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261人,追缴医保基金10.7亿元。
随着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现在群众对异地就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胡静林介绍,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规模已由2018年的131.8万人次增长到2022年的3812.35万人次,增长28倍。目前,全国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88万家,比2017年增长了7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由2017年的不到5%,提高到2022年的65%左右,累计惠及2038.76万人次。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表示,在确保医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国家医保局在全国12个城市开展了医保个人信息授权查询和使用试点。在试点城市,参保人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询获取个人医保相关信息,并且经过个人授权以后,向商业保险公司开放相关个人信息,为群众在办理商保投保、理赔申请这些手续的时候提供更多便利。
另外,近年来各地纷纷出现了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惠民保”等商业医疗保险。对此,黄华波表示,各地开展的“惠民保”项目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普惠属性的商业医疗保险,也是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益探索。
“我们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保基金监管等工作,通过承办基本医保的相关业务,不仅有利于商保公司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并有利于商保公司优化保险服务流程,打通经办服务渠道。”黄华波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基本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协同发展、互补互促的适宜路径和有效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保障需求。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