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再添新手段。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3000亿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改革商业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等手段,以金融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险资上阵“稳投资”
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将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设立。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规模为3000亿元,主要向保险机构募集,并以股权、债权方式开展直接投资或作为母基金投入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等。
“用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打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新引擎。”国务院常务会议如此说明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初衷。
会议还决定,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定向调控,有利于稳增长、促就业。从10月1日起,将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1%降至0.75%;将生育保险费率从不超过1%降到不超过0.5%;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超过合理结存量的地区应调低费率。预计每年将减轻企业负担约270亿元。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三次降息,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投资同比增速下滑至11.4%,5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速放缓0.9个百分点。这说明资金来源有限及信贷投放机制不畅限制投资回升。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国务院提出成立保险投资基金,以保险创新手段配合货币政策,可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既能防范风险,同时紧扣国家服务实体经济要求。
英美基础设施主力来自险资
保险资金具有投资期限长、资金量稳定、成本较低的特点,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大量依靠保险资金投资建设,其中美国的比例高达70%。
上周末,主管投资的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青岛财富论坛上发言指出,保险资金正在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长期投资投向实体经济领域,发挥资本金作用,改善目前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至今年5月,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了226项基础设施的投资计划,近8000亿资金。项目覆盖全国27个省市,包括铁路、高速公路等项目,也包括城镇化改造项目。
“保险资金可以缓解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保险资金是为赔付和保险到期抵付提取的准备金,通常是要追求绝对收益,不能过度追求收益大的产品。截至去年末,保险业发了七千多亿保险基础设施的投资计划,加权预期收益率是6.47%,相比目前处于高位的实际社会融资成本加权利率7.4%,以及信托超过10%以上的收益水平,应该说还是比较低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陈文辉说。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改革的深化,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明显拓宽,配置方式趋于多元,保险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提供者。据测算,未来20年,我国保险业可以直接为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提供累积24万亿元投资,加上以债券等方式的投资,共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投资72至84万亿元。
摘自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