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十二五”规划中,有29个省份提出实现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如何保证地方实现收入增长,将为收入分配改革落地关键。
据悉,部分地方政府已经与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合作,由后者研究提供收入增长方案,为地方实现城镇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
5月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同比增长13.5%;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同比增长14.1%。
据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刘军胜测算,根据平均工资增幅与GDP增长的关系,若今年全国GDP增长幅度为8%,则今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为8%-10%,将低于去年的增长水平。
在去年工资普遍上调的前提下,今年实现工资持续高速增长难度不小。
记者还获悉,对于今年的工资调整思路是:“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积极探索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工资立法进程。”
而备受关注的《工资条例》虽然没有纳入今年的立法规划,但是相关的起草工作仍在继续,同时围绕促进工资增长的相关配套制度也在制定中。
今年不会大范围调最低工资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形势亦不乐观,社会公众对深化工资分配改革及工资增长的预期仍然很高。
去年全国有30个省市自治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大约在24%。今年“两会”记者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将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情况、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情况,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本报了解到的情况,今年不会像去年那样全国范围内普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是考虑到物价问题,一些地区仍然会上调。
刘军胜认为,今年最低工资标准仍有上调空间,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方,工人对工资上涨的预期较高,再加上物价上涨的因素,为了缓解用工紧张,这些地方仍然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原则上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在去年整体调整的情况下,今年不会普遍上调,考虑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继续调整仍有难度,主管部门不会统一要求,主要依靠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方案。
从五一开始,吉林省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22%,跟上了今年十多个省市上调的步伐。
目前,北京的月基本工资已由960元调整到1160元,天津由920元调整到1160元。江苏由960元调整到1140元,广州和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都增至1300元,而浙江调整后的1310元为我国目前最低工资最高的省份。
“实际上,中等收入以上人群并非最低工资标准受益对象,其工资增长也非推动重点,普通劳动者特别是生产一线工人,包括农民工才是最低工资标准的主要影响对象。”刘军胜表示。
最低工资年均增长13%
在4月19日结束的全国劳动关系座谈会上,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按照专家们的看法,在最低工资标准线浮动范围内,预计影响8%左右的人群,根据他们测算,合理的区间在5%-10%。
“如果超过了10%,就说明标准定高了;如果影响人群低于5%,就说明最低工资标准还有上调空间。”刘军胜告诉记者,最后到底有多少人受到影响,目前国内的统计方法远未达到精确,只能根据测算进行大致估计判断。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工资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尤其对低收入群体是有影响的,但另一方面对就业会带来负面影响。
“最低工资标准是双刃剑,提的过高,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企业很可能选择裁员,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业没有了何谈提高工资,所以过高的最低工资标准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下降。”刘军胜说。此外记者据悉,人社部将扩大企业薪酬试调查范围,逐步将非公有制单位的工资纳入监管、指导和服务范围。
“由于长期以来非公有制单位用工登记备案存在缺陷,导致有关工资统计数据发生偏差;而对企业进行规范的用工登记备案后,为准确掌握各种类型企业用工成本创造条件,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更多参照。”刘军胜表示。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李实也认为,在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时候,一个要考虑当地的就业水平,二是要考虑到当地企业的盈利状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准确的分析出、估计出最低工资标准在什么水平上是适应的,才能发挥它促进工资增长的同时,又不会带来失业问题。
自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