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半年两次定向降准之后,央行终于祭出了定向降息的措施。央行昨日宣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降低涉农贷款利率,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应低于该金融机构其他同期限同档次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支农再贷款是央行对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再贷款,一年期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为3.35%。
7月3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260亿元的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为三个半月来首次进行该期限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70%低于4月15日的3.80%。这是正回购中标利率今年首度下调。央行的这一举措被业界认为是定向降息的前兆。
“近日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央行称,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力度”的要求,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能力而采取的措施。
除对特定机构涉农贷款优惠利率再降1个百分点外,央行还提出了三项措施: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再贷款借用期间,涉农贷款增量应不低于借用的支农再贷款总量;提高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化支农再贷款额度的地区结构;加强对支农再贷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的监测考核。加强对支农再贷款投向和涉农贷款利率的监测考核,确保支农再贷款发挥降低“三农”融资成本的作用。
“央行此次对特定机构涉农贷款实施定向降息,意味着央行将调控工具由量转向了价格。虽然这次定向降息的作用不会太明显,但给其他领域的信号作用还是比较强的,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得到定向降息的惠顾。”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员称,下一步采取定向降息的领域可能是棚改、小微企业甚至是首套房贷款。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此前表示,应继续优化基础货币投向,定向支持棚改、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业界普遍认为,央行已经采取的定向降准、再贷款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措施也能间接起到定向降息的作用。至于未来会不会全面降息,业界则分歧较大。
国务院办公厅8月14日发布的《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基础货币的投向,适度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力度,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为棚户区改造、铁路、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
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主张用“降税、降息、降准”的办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他是在7月份作出这个表态的。
来源:证券日报